自特地陶瓷在四子王旗建立的6000畝綠墾基地走紅后,這座城市再次吸引了更多環(huán)保公益人士的目光,事實上,四子王旗還有一件更為知名的事情,其北部的紅格爾蘇木大草場,早在40年前已經(jīng)被劃為飛船主著陸場,從“神一”到“神十”,每個飛船的成功與榮譽都與降落地四子王旗有關,因此這里也有著“神舟家園”的美譽。
從地理位置上看,四子王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(qū)中部,東與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、察哈爾右翼后旗及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毗鄰,南與烏蘭察布市卓資縣、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交界,西與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(lián)合旗相連,北與蒙古國接壤,國境線全長104公里。
它的行政區(qū)類別叫“旗”,幅員總面積2萬5千多平方公里,轄4個蘇木、2個鄉(xiāng)、5個鎮(zhèn)、1個牧場,總人口20多萬。

特地陶瓷綠墾基地第八期捐贈儀式現(xiàn)場
正是這片草原上的土地,它既承載了神舟家園的傳奇故事,同時又承擔著水土流失的壓力,還有改善草原環(huán)境、改善牧民生活的使命,正是在這種背景下,綠墾基地之于四子王旗,顯得尤為重要。
記者查閱的資料顯示,四子王旗境內存在比較嚴重的水土流失,集中在東南部的丘陵區(qū),中部少部分的水蝕區(qū)和大部分的水蝕、風蝕并重區(qū),以及北部的荒漠草原風蝕區(qū),風蝕面積較大。
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氣候惡劣和植被不良,全年降水少,干旱,而又多風,蒸發(fā)量大,造成了草場退化和沙化。而且地表土壤含沙量大,而且疏松,植被攔截水土流失的能力差,一遇雨水沖涮或大風剝蝕,極易造成水土流失。
另有資料表明,1995年,四子王旗水土流失面積達7089平方公里,風蝕厚度每年2~3厘米,全年總風蝕量約1億多噸。
面臨這種嚴重的水土流失與環(huán)境惡化狀況,四子王旗從60年代開始,就組織了一系列的治理行動,比如60年代時,社隊以土方工程為主進行治理。70年代,大搞農(nóng)田基本建設,營造防護林、水保林;80年代,掀起了農(nóng)田基本建設和植樹種草高潮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逐漸改善。
到90年代,方式更加多元系統(tǒng),比如挖魚鱗坑、淤壩地、植樹造林、種草等。到2000年后,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0多萬畝。2003年,新增治理面積16萬畝;2004年,新增治理面積11.4萬畝。有關方面統(tǒng)計,從建國開始,四子王旗累計治理面積137萬畝。

特地陶瓷第八期內蒙古植樹公益之旅全員大合照
2000年后治理離不開“‘雙百萬’京(津)北綠色屏障工程”,其最早于2000年7月正式發(fā)起,由內蒙古自治區(qū)人大常委會環(huán)資城建委牽頭組織,即發(fā)動百萬家企事業(yè)單位,共植百萬畝林草,5元錢植一棵樹,200元打一眼井。
到2006年時,特地陶瓷加入該項目,按照當時的約定,建于四子王旗的這片綠墾基地最終種植面積將達到6000畝,用10年完成建設,其計劃投資額將高達350萬元。
2006年后的每一年,特地陶瓷幾乎都會前往現(xiàn)場展開捐贈,資料顯示,2006年在捐贈15000株樹苗后,特地陶瓷就發(fā)起“萬涓成水綠我河山:每買20平方米特地負離子釉面磚 就為國家捐贈一棵大樹”活動。
2007年4月,特地陶瓷組織百人團隊前往四王子旗,第二次捐贈樹苗15000棵;2008年,特地陶瓷舉辦“為北京喝彩,為奧運添綠”活動,相約全國設計師精英30多人再一次遠赴內蒙古進行綠墾基地。

特地綠墾基地石碑
之后的2009年,“美麗的草原我的家”特地陶瓷綠墾基地內蒙采風活動再度現(xiàn)身四子王旗;2010年、2011年,第五期、六期捐贈如期舉行。到2012年時,特地陶瓷深入內蒙大草原舉行第七期捐贈,并在經(jīng)銷商年會上舉行現(xiàn)場拍賣,善款捐給山區(qū)小學。與此同時,綠墾基地工程已完成4000畝、種樹20萬株的成果。
今年的8月13日,特地陶瓷攜經(jīng)銷商、設計師、顧客代表等60余人再次走進內蒙古四子王旗“特地綠墾基地”低碳林,舉行第八次捐贈儀式,據(jù)統(tǒng)計,這片綠墾基地已經(jīng)完成4500畝建設。
在后面的幾年中,相繼出現(xiàn)了農(nóng)工黨內蒙古區(qū)委、內蒙古自治區(qū)四子王旗人大委員會、林業(yè)局等單位的身影,可以說,四子王旗對綠墾基地的重視是很明顯的,而特地在這片綠色公益事業(yè)上,同樣是不遺余力。